项目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
项目名称:龙潭河佛教文化景区
龙潭河佛教文化景区整体概念规划: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河南佛教学院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苍翠山色中,藏经楼高高矗立,庙宇、殿堂、院落高低错落地排布在青山的腹地,蓝色的轻烟缭绕,承袭盛唐之风的建筑群中,来往着虔诚向佛的学僧们。
似乎能从这样充满古意的画面中寻到几分遥远的静谧。读书、诵经、养花……既学习戒律、瑜伽,也上着英语、计算机课程,河南佛教学院的学僧们过着与寻常大学生相似而又不同的生活。
学僧们用古典的形式演绎着现代的日常,正如他们所置身的场所。
这般僧活
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最早的佛寺在河南洛阳建成,即为洛阳白马寺。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佛教在河南这片土地愈加兴盛,少林寺、相国寺、水帘寺等著名寺院相继涌现。
2005年,河南佛教学院在淮河发源地桐柏县兴建,背倚桐柏山与龙潭河,佛学院山水相随,植物茂盛生长,延续着佛风。
佛学院学僧的生活与这处空间相依相长。
从山门至龙潭河水库大坝,7.5公里的道路引着人们由世俗世界进入禅意空间,起伏的群山与蜿蜒的水道是进入庙宇前的仪式。
在入口景观区的序曲,佛教文化传播与展示区、佛教文化产业区的前奏之后,便进入了由主体寺院“福慧寺”及附属建筑构成的主景区。
佛学院学僧的生活随着依山傍水的建筑渐次展开,形成一幅幅禅意盎然的画卷。
天王殿、大雄宝殿中,是诵经的身影;藏经楼中,是苦读佛法之书孜孜向学的学子;三学堂中,老师为学僧们传道受业,讲解戒律、阿含、瑜伽、中印佛教史等佛学专业课程,此外还有古代汉语、英语、计算机、宗教法规等课程。
学僧们总要早早起床,拥有极为规律的作息,看似简单朴实,却也点缀着一番滋味,于清寂深山中习得佛法真谛,体味佛光朗照下的别样青春。
佛门之境
河南佛教学院是整个龙潭河佛教文化景区的核心,在这片广阔的区域中,有两条轴线如珠链般贯穿,将颗颗明珠般的建筑园林串起,引领着外来的游客思索与探寻。
一条为俗世——佛世之轴,沿龙潭河水库,经民俗游览区到达主景区佛教学院;一条为佛往世——今世——来世之轴,由福报园经过福慧园、福乐园而至福观园。
景区结构图
福报园依山形地势建造接引殿、地藏院,配以千亩荷花池、四十九转回廊等,此中景观是极乐世界的雏形,人们可从取材于佛经的三世因果画廊中,探求生命轮回之思。
福乐园以“福乐堂”为中心,布置普愿阁、安养院、报恩院、居士林等建筑,这里是师生才艺展示与佛教文化交流的场所,佛家普度众生的愿景或可于此处呈现,游客亦能在互动中感受佛风吹拂。
福观园位于景区最高处,配置一味楼、净息园、等具备自然意趣的园林,这里是游客精神游历的顶点,也是此次心灵之旅最终的栖息处。
游客徜徉其间,可观想,可禅思,或坐或卧,于有限的时空感受广袤的禅意。在遥望中,也能参透几分人间烟火之外的佛教生活,体验喧嚣之下的清寂氛围,掬满一汪清凉。
2012年河南佛教学院举行教学实践院区佛像开光法会
斗拱之上
河南佛教学院融寺庙、学校于一体,是以古典形制所建的现代校园场所。众所周知,纯正的古典传统建筑大多由木结构搭建,但木结构在防火防虫等方面已很难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需要找到连接古典形制与当代建筑的洽和之处。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框架,佛学院在外观上采用了木头的预制构件进行安装,斗拱、椽、桁、枋仍是古制的样貌,内部则有着更符合当代需求的稳固特性。
斗拱是古建筑中的重要构建,当代建造的古代形制建筑,使用的斗拱材料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混凝土预制斗拱构建,第二类为木制斗拱构件,第三类为金属斗拱构建(如:铜、铝合金)。
复旦设计院所设计的古建项目中,大多使用木制斗拱构件。木制斗拱制作方便,造价合理,相比之下自身重量较轻。与主体结构通过螺栓连接,施工方便、快捷,表面光滑,能够保持古建筑原有的感观。
因而在设计中,出现了许多后置的木桩式斗拱,大部分为半个斗拱。这样建筑在外部看上去仍是斗拱的样子,内部又可将混凝土结构柱升起与梁板结合,既满足结构需求,又符合古建筑的外形特征。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