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d/e/s/i/g/n


0.jpg


项目地址: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项目名称:楼上村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

设计单位: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楼上,古称“寨纪”,后改称“楼上”。楼上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廖贤河畔,面积4.2平方公里,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494 年),至今500余年。


0.png

楼上村区位图


世居于此的周氏族人,以及他们在长期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留下的各种传统习俗,构成了绝佳的村落文化景观,被誉为“佛顶山下的明清古村落”。


0 (1).jpg

山环水抱


2016年至今,受石阡县文物管理局委托,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陆续承担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上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的编制以及楼上村系统性展示规划工作


0 (2).jpg

古寨楼上村

 

顺应村落肌理


奇峡、险峰、碧水、瀑布、溶洞、梯田一面是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一面是深厚浓郁的人文风情。


项目组以文化景观的视角分析村落,对楼上村的建筑植被山体水系与生产生活等进行实地勘察,入户走访调研全寨近百户人家,从而全面详实地了解人、建筑、文化、生态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0 (1).png

0 (2).png

项目组实地调研


在调查过程中,项目组发现由于自然破损、人为破坏以及缺乏日常修护的原因,楼上村文物普遍保存状况不佳;聚落内部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且现有的研究工作仅限于地理、建筑勘测,对村落历史、家族历史以及景观文化的挖掘十分不足。




0 (3).jpg



现状图


基于核心价值与景观要素的分析规划从村落文化景观维度出发,对楼上村的人文要素,包括文物本体(文物建筑、墓葬、遗址与巷道)及文物环境中聚落格局、建筑空间、墓葬、遗址与遗存等,以及生态要素,包括文物环境中的风水地、农田、山林、植被、水源和周边的山形水系等进行保护规划。




0 (3).png



核心价值系统要素保护




0 (4).jpg



核心价值要素认定图


项目组将保护区划调整为三级,即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控制区,其中建设控制地带划分为禁止建设区与限制建设区两级。




0 (4).png



村落景观演进图


保护范围占地面积84197.31 平方米,东至寨门入口东侧绕村公路;南至梓潼宫南侧绕村公路至楠桂桥;西至楠桂桥至老新村东侧道路;北至仁佳寨北侧住房北沿。


0 (5).jpg

保护区规划详图


规划顺应村落肌理进行原址修复,充分挖掘楼上村的文物价值,传承“活态乡居”,推动楼上村历史文化的研究、传播和发展,充分发挥楼上文化遗产的当代社会文化价值。



山环水抱 自然本底

 

山自豪迈,水自灵秀。山水林田湖草,自然本底。


0 (5).png


顺应自然肌理的生态性原则,尊重山、水、林、田为一体的自然本底,规划以保护为前提,以原生态为基调,提出护山护水护梯田,护木护林护生物,延续雾流涧谷、绿林扬风,草木青翠之上,好鸟相鸣其间的楼上泼墨山水画。


0 (6).jpg

楼上航拍远景


护山护水护梯田:禁止大规模开山或其他改变地貌的建设行为,严禁在区域范围内建设污染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工矿企业,严格保护现有梯田面积,禁止在梯田内进行任何工业开发,切实保护现有梯田的累石围堰,鼓励村民继续进行稻作农耕的生产方式。


护木护林护生物:严格保护村内古树名木,尤其是梓潼宫、天福古井周围的古树名木,严禁砍伐,鼓励植树造林,尊重现有的植物多样性特征,确保现有白鹭、松鼠等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得到保护,切实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


1.jpg

人文生态系统



保护遗产 筑根立魂


《威尼斯宪章》强调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既要当作历史见证物,也要当作艺术品来保护。


聚落中心集梓潼宫建筑群、寺庙建筑、周氏宗祠、古民居、楠桂古石桥、天福古井、四方碑古墓、九子十秀才古墓、文林郎古墓、屯堡遗址等古建筑群为一体,与自然山水浑然天成,遗世独立,是宝贵的乡村文化遗产。




0 (7).jpg



保护对象认定图


为确保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安全性、完整性,项目组注重原址保护,适当加固修复,于一砖一瓦间赓续明清韵致。


加强日常养护:项目组对梓潼宫建筑群(正殿、两厢、后殿及戏楼)、天福古井与井亭、部分周氏宅等损害轻微的建筑,着重加强日常养护。

0 (10).jpg


加固修复:对损害严重的周正益宅、周氏宗祠,规整其正殿及东西厢房结构歪闪、坍塌、错乱和修补残损部分,增加必要的加固结构、修补损坏的构件,添配缺失的部分等,清除屋顶周围的植物和微生物


瓦上四季,檐下人生。由于年久失修,村内部分建筑外墙、灰塑已风化残损,局部受植物侵蚀,屋顶、楼板、墙体等出现裂缝并有渗水,有些院落甚至出现坍塌。

0 (15).jpg


楠桂桥
,桥身由一整块青石组成,因前面有两棵楠木和桂花树而得名,从这里便可进入古寨。因保存状况较差,石板中央现有一条横向裂隙,项目组对其进行灌浆加固并清除周围植物和微生物。

0 (16).jpg


沿着幽幽古巷穿行寨中,一条条青石铺就的巷道呈甲骨文“寿”字形从脚下延伸,古朴狭长,幽深静谧。项目组用传统材料及工艺对古街巷的卵石铺装等重要构件进行替补修复,恢复历史原状;对后期水泥覆盖等不当干预的古街巷,采用原材料及工艺进行复原。

2.jpg



青石板路




在修缮过程中,楼上村民居建筑沿袭村落中木构建筑的传统色彩特征,对与古建筑风貌不相协调的民居,逐步依据当地传统建筑形式及风貌对建筑物的层高、屋顶形式、立面材料、建筑体量进行调整和改造,保证整体上与传统风貌协调一致。


3.jpg

三合院民居


原址保护:村中有古墓多处,阴宅阳宅相依相靠,墓家文化深厚。项目组主张对这些古墓葬、屯堡遗址进行原址保护,以保养维护为主,进行加固并对周围植物和微生物进行清理。

 

针对聚落内部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现状,规划提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消防、安防、防雷、排污设施、交通功能系统规划,同时做好电力通讯系统改造工程、给水设施系统改造工程、环卫设施改造工程专项设计,并尽快实施保护工程。 


传承传统 留住乡愁


几百年来,耕读传家、民族风俗、宗族传衍、生产方式等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楼上古村落厚重鲜活的“生命土壤”。

 

冯骥才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

 

如何让这本厚重的书得以世代相传?规划一方面鼓励楼上村恢复传统民俗与节庆活动的举办,包括毛龙节、茶灯、木偶戏、说春等;一方面在村内兴建养正书院,恢复传统耕读文化教育,这些都有利于重塑楼上村传统文化氛围,涵养村民文化素养,感染和熏陶各地游客。


4.jpg

养正书院



展示规划 振兴村落


农文旅“三美融合”,勾勒古村新画卷。项目组基于对楼上村价值评估,结合各个文化与自然要素,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将系统性展示与局部重点展示相结合,彰显古村落田园美居。


展示框架:

①楼上文化解说中心→②楼上研究交流中心→③主题文化路径+乡村智慧再发现→④村史馆→⑤文化创意中心


0 (18).jpg

展示框架


楼上文化解说中心,位于听水楼旧址。借助这一故事打造“我在楼上”品牌,将文化解说中心作为整个系统性展示的序厅,发挥三个主要功能:文化解说中心+村民活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


通过主题文化路径和乡村智慧再发现两种形式,利用互动和数字化展览设施、文创资料发放、科普教育活动等,介绍乡村遗产的核心价值,帮助村民与游客做好准备走进楼上、认识楼上、欣赏楼上。


0 (10).png

 楼上解说中心


楼上研究交流中心主要接待外来专家、学者,为他们研究楼上、解读楼上、传播楼上提供必要条件。其学术成果也将为楼上文化解说中心的展示和传播提供支持;同时也会以出版物、讲座、影视资料等科普形式,定期在文化解说中心与村民互动,帮助村民重新发现和认知自我价值,满足文化需求,提升文化自信。


0 (19).jpg

楼上研究交流中心


楼上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村落内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中。


「楼上漫游」主题文化路径:梓潼宫-屯堡遗址-南桂桥-周正典宅-天福古井-戏楼。


0 (20).jpg

主题文化路径


「楼上漫游」乡村智慧再发现: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楼上村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楼上优美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板块将按照不同主题,引导村民及游客从水石土木动植物等资源角度出发,认识楼上村的核心价值。


村史馆是楼上村系统性展示的另一个端点,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居民,将由三部分构成。

一、展示空间,是村民讲述乡村故事、认识自身文化的平台;

二、公共活动场所,是当地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与交流的空间载体;

三、信息资料中心,村史馆还承载着社区档案馆的功能,通过长期的在地记录,勾勒出当地的发展变化轨迹。


0 (21).jpg

村史馆


楼上文化创意中心将着重探索和试验以楼上村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之路:“引进来”的旅游只是“副产品”,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的文创、产业输出。


打造“1+8”的田园综合体:以楼上为核心,依托国荣乡坪上产业园区,打造田园综合体园区,依托田园、山地、农耕、乡居等农文旅综合产业,实现楼上的可持续发展。


5.jpg

打造“1+8”的田园综合体


鎏金岁月,代代更迭。历经漫长农耕时代,承韵千年耕读文化,楼上村的传奇仍将世代延续。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
技术支持:缘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