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d/e/s/i/g/n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25.png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思想和智慧的汇聚地,不仅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心灵的港湾。图书馆不仅有着传播知识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它承载着文明积淀,具有提升和构建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30.jpg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推进,人们阅读的良好风尚也越培越厚,人们对阅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图书馆如何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的热情,使之成为“书香中国”的重要基地,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案例来分析一下。


图片


案例一


银川图书馆

(含方志馆、音乐厅)项目


项目背景


银川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宁夏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中心城市。银川市图书馆现用馆舍建于1988年,建筑面积为5864.64平方米,馆藏总量为96.2万册,其馆舍面积和藏书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在西北五首府和宁夏五地市中均排名靠后,影响了城市图书馆文献资源收藏与利用、图书资料教育社会化服务、公共信息资源传播储存,城乡居民阅读欣赏与文化休闲娱乐等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

为了满足银川市人民多层次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带动银川城市南部片区发展,拟在银川市金凤区银川文化园建设银川图书馆新馆,具体选址在正源街以西、六盘山路以南。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37.png


整体规划


银川图书馆新馆包含图书馆、音乐厅、方志馆三个层级的功能定位。其中图书馆定位为一座现代图书馆,承担银川市文献信息资料收藏、文化交流、智慧服务和协作协调等功能,对既有银川市公共图书馆作了全面升级。规划整体打造一座文化综合体,突出文化场馆的复合、高效利用,使之成为银川市新文化地标,为全体市民提供一处可以阅读、学习、社交、互动的文化空间。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40.jpg



详细规划


银川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39562平方米,其中图书区面积29800平方米,音乐厅、方志馆面积9762平方米,将提供精彩的文化交流空间和丰富的公共体验活动,按照复合性、开放性、多功能、现代化的要求,打造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综合体。

设计思路

在设计理念上以“用”为主,即以读者、用户为中心布置场地及功能。通过中心公共空间连接图书馆、方志馆、音乐厅三功能,打造具有独特造型的组合体量,最终形成具有标志性的综合功能建筑。采用中心式的建筑布局,集约化地利用土地,将场地开放给市民,形成城市客厅的功能。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42.jpg



功能布局


整体建筑体量为风车型,图书馆、音乐厅等主要功能以中心庭院为连接形成整体布局。建筑中心为交通核心连接主要功能,读者、工作人员从建筑中心入口进入建筑中,通过扶梯、直达电梯到达各主要功能。

功能布局以庭院为中心,两侧布置图书阅览区、音乐厅等相关功能及配套功能,其中图书阅览区自成一区,共5层,包括借阅区、藏书区、读者活动区等相关功能。音乐厅周边布置相关附属功能,周边3-5层为服务办公区域。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45.jpg


设计中充分考虑环保与节能的要求,建议采用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各主要功能区布置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由中心庭院联系在一起,动静分区,互不干扰。

景观设计

在景观与场地设计上,南面的广场以缓坡的形式构建,在保证活动场所宽广开阔的同时,能有效平衡音乐厅建设地下一层所产生的土方量,蕴含“山外有山” 之意。建筑入口处避免了一般图书馆采用大台阶的常规设计,尽量缩小尺度,并设置两主入口,力图将室内公共空间功能从图书馆室内延伸至室外,为参观者、读者提供一个集户外阅读、观展、思考、讨论、讲演等多功能的活跃场地。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48.jpg


无障碍设计

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在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在建筑内部设置多部直梯,且在一层设置多个无障碍卫生间。



案例二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图书馆项目


项目背景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始建于1978年,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是山东省工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经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同意,拟在潍坊市潍城区浮烟山南侧文化旅游风景区建设新校,占地932亩,拟建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图书馆及礼堂拟建场地位于规划的300米中央绿化带内,东侧为校行政楼,西侧为学生食堂,南侧为实验楼,北侧为教学楼。继完成新校区规划设计后,受学校所托,承担新校区图书馆及礼堂深化设计任务。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51.png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54.png


整体规划


图书馆及礼堂的基地位于整片校区的中心位置,并处于规划“两轴”的横轴(主轴)上,与入口广场、行政办公楼、食堂公共性较强建筑形成校园公共长廊。图书馆及礼堂规划建成集礼堂、书库、阅览室于一体的综合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93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8380平方米,地下建筑约9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3655平方米,建筑高度21.4米。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458.png


详细规划


图书馆及礼堂规划建成集书库、礼堂、阅览室于一体的综合楼,以“承上启下”完善校园功能、“显而易见"突出中心位置、“标新立异”丰富建筑造型为设计目的。

设计思路

在图书馆、行政楼、食堂三者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以保证视觉上的和谐,造型上的互补和功能上的呼应,使单体建筑兼备公共性和开放性,有机组织室内外公共空间,保证绿带、广场与道路的空间连续,使建筑与之能和谐共存。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500.png


功能布局

图书馆分为礼堂、图书馆书库、普通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活动室等区域。图书馆入口主要设置在一层大厅,礼堂入口主要设置在二层大厅,活动室出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使各个功能之间入口相互独立便于管理。图书馆平面采用了弧形和矩形集合的布置方式,前面部分为图书馆采用弧形的平面,连续弧线突出建筑立面整体感强,中间部分为礼堂部分釆用矩形的平面,规整矩形满足礼堂大空间功能需求。弧形与矩形结合的平面使整个建筑更加活泼和富有生机。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503.png


图书馆集书库、学生阅览、教师阅览、小型报告厅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设计中考虑了图书馆与礼堂人流的区分,把图书馆的入口大厅设置在一层。阅览区考虑学生阅览与教师阅览, 开架阅览与闭架阅览、报刊阅览与电子阅览之间的相互独立,故将图书馆自然的分隔为南北两部分,用连廊连接后使其整体上统一,功能上区分。利用舞台侧面组织了化妆间、排练室及学生活动室等依托于舞台功能房间。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506.png


造型设计

图书馆造型力求简洁明快、形体现代,通过立面材质对比、尺度对比及建筑体块对比,与整体校园建筑风格形成统一,充分体现整个校园中心位置建筑的形象。立面下部采用灰色的蘑菇石,上部采用红色面砖,正立面中部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礼堂的大厅有通透感及现代感。三种材质的对比使用,使整个建筑立面丰富多彩。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510.png


弧形正面采用序列感很强的立面造型手法,使其正对这校园气势恢宏。一层高的入口台阶引领人们走入其中。南北立面设置了侧廊,侧廊的空间过渡不仅满足了中部礼堂的疏散,且丰富了建筑空间。西侧舞台部分高低错落,前后交错的设计,形成了主干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513.png



小结


为了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需要,图书馆不再是单纯的文献获取场所,更是文化交往、休闲娱乐、分享体验的多元空间。图书馆设计可以在建筑空间上寻求突破,以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体验为设计基准,以让读者得到舒适的阅读环境和高质量的阅读服务为设计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获得建筑空间设计的启示。

第一,开放灵活的布局模式

新时代图书馆应以人为主、以用为主,尽量采用开放灵活的布局模式,让空间变得灵动、紧凑、多样。例如将图书馆内部空间打通,将分割固定的小空间设计为开敞连贯的大空间。或者将图书馆内外部融为一体,透明的天窗、玻璃的幕墙都能使图书馆变得通透。再者,可以改变传统的闭架管理方式,采用全开架或半开架阅览方式,让读者自由穿梭于馆中,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516.jpg


第二,多样复合的功能组合

新时代图书馆要改变传统功能单一的设计形式,向多元化、复合型发展。例如,可通过专题空间设计进行资源整合展示,将同主题的多载体文献和多元化服务纳于同一空间。还可以配置演播室、音乐厅、研讨室、展厅、艺术厅等多种特色空间供读者社会活动、研习交流。也可以配备供读者休闲娱乐的画廊、书店、餐厅、咖啡厅,让读者在身心上得到愉悦的放松。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519.jpg


第三,绿色宜人的生态环境

图书馆是人群密集程度较高的活动场所,打造绿色宜人的生态环境也格外重要。图书馆应注重自然通风、采光设计,采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环保装修材料,合理布置绿色植物改善区域的空气质量,提升图书馆内外部整体环境。在图书馆外可以打造宜人的生态环境,形成自然荫凉。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521.jpg


第四,数字智慧的处理系统

伴随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智慧已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采用智能化控电、控水系统,实现水电、温度的智能感应和调节,为读者提供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的建筑空间。采用自动化安防系统,通过传感器、探测器等现代化感应技术实现图书馆的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此外,业务的智慧化也能为服务加分,如智能分拣还书系统,智能化立体书库的自动存取、高速传输,智能机器人盘点图书、指引等。


微信图片_20230130142524.jpg



参考文献:




以人为本的新时代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

图书馆建筑中的人性化设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
技术支持:缘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