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城市化浪潮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科创战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在他们的“2030、2040规划”中都把科创作为重要内容和发展路线,而且科创浪潮在发展中国家亦风起云涌。
国内各地科学城建设日渐升温,各省市在全力推进科学城建设,共同构筑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功能的创新载体和城市开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由此可见,科学城规划和建设,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城市化浪潮的战略选择,是响应国家科技兴国战略的城市建设趋势。那么什么是科学城?
科学城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苏联西伯利亚科学城,是科学研究院所的集聚区,其建设目的是为了以科研机构的集聚效应来促进科学研究。学界对科学城概念的定义仍存争论,国内外对于科学城的定义尚没有统一标准,名称也不尽相同。包括"科学城"(Science City)、"研究园"(Research Park)、"技术园"(Technology Park)"、科学园(Science Park)等。我国一般称之为"科学城"或"科技城"。
总体来看,科学城是为人才的技术创新活动服务而建立的,将各类研发资源综合在一起,兼具“科学、技术、经济、城市”等复合型功能的城市区域。科学城是推动人类科学发展、体现国家科研能力、集聚区域创新要素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以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科学创新资源要素为特征,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完备的综合型城市。
01
太湖科学城战略规划
与概念性城市设计
苏州市是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以技术和产业基础优势驱动的太湖科学城建设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制造型创新城市的发展模式,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未来太湖科学城将是长三角世界级科创城市群的枢纽型载体,是一座以新工科、新装置、新模式为支撑的山水园林型国家科学城。
基地发展现状以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与生物技术产业等加工制造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整体偏低,急需转型。太湖科学城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都市型产业及研发为主,集学术、科学、技术、产业等科技全产业链功能为一体,融合科学文化、科技服务、科研孵化、科技投资、公共服务、居住、交通、生态、商业等配套服务功能为一体,立足苏州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凸显科学核心引擎,引领环太湖科技创新生态圈。
结合区域山水人文特色资源,太湖科学城以“湖山科秀 水岛园境”为核心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在做到环境友好可持续开发的同时使土地使用效率最大化。太湖科学城空间总体形成“一带六廊、一核八区”的风貌格局,其中核心区城市设计包括高校学府风貌区、未来科学风貌区、现代科技风貌区三个区域。科学城整体设计以科技发展引领为前提,传承苏州历史文脉,打造青山绿水、诗韵江南、繁华都景、精致时尚的科学城城市风貌。将配套多样性、空间多样性、服务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等理念融合打造具有城市温度的太湖科学城。
· 生态开放
· 职住结合
是产业研发基地也是生态住宅区。现代科技风貌区是较为集中的产业研发区,依托TOD打造开放高效、特色总部办公建筑群,树立片区形象。与此同时涵盖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在延续传统院落文脉的基础上,以多层、小高层为主,在满足日照的条件下寻求空间形态的变化从而创造出丰富的住区形态。职住融合将工作办公和生活居住一体化形成高效便捷的城市社区,满足科学城人才居住需求。
霞客湾科学城战略规划
与概念性城市设计
02
霞客湾科学城位于江苏省江阴市,是锡澄协同发展区核心区和锡澄生态绿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锡澄协同发展区的率先启动区。江阴市作为国内重要制造业重镇,以技术和产业基础优势驱动的霞客湾科学城建设,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县域制造型创新的模式探索,打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新支点。
霞客湾科学城是锡澄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太湖长江发展轴中部重要的增长极。建设霞客湾科学城能够有效补足江阴科技创新短板,强化江阴智能制造特色,推动江阴成为上海大都市圈更为强大的内生创新体系。
基地处于建设起步阶段,主要包括青阳老镇区和新镇区、青阳镇级产业园区、马镇建成区等集中建设空间。基地内生态优势明显,开发强度远低于全市水平,村庄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霞客湾科学城将通过增强人性设计、融合公共交通、增加慢行交通、调节职住平衡,完善服务设施等措施吸引人才。通过TOD开发、岛状分区、混合用地、智慧社区和乡村聚落,强化双创产业,建设国家级科创中心。设计将以传承江南水乡文化、发扬传统制造的优势、引领时尚潮流为基础,打造大美田园、诗意画韵的霞客湾科学城。
· 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 舒适前卫的住宅空间
生态宜居区以住宅为主要功能,布局形态充分考虑居住的舒适度,以低密度的围合式形成居住组团。整体风格以现代都市风格为主简约大方,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形成生态怡人、闹中取静的舒适居住区。
· 文旅结合的田园风光
小
结
让科学活起来
科学城的建设,将引导研究机构、实验室、研究院等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从而吸引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良好的产业结构能够加快区域的协调发展也将聚集更多的高科技人才,不仅能够优化区域的人口结构还能给科学城带来更多的创新活力让科学活起来。
让城充满人气
人们向往自然是天性使然,科学家亦不例外。科学家所工作生活的空间应该是绿色的、生意盎然的。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竭力挖掘场地的自然生态潜力,使之与城市有机融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科学圣地。潺潺的河流、氤氲的湿地、温暖的草坪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林……这一切的自然景致都将是激发科学创新的源泉。
科学无界,科学家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亦是无界的。在科学城中,各类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初衷是要成为技术交流的粘合剂及愉悦交往的润滑剂。通过为不同学科、不同角色的科技工作者搭建高品质、多元化的开放空间,营造正式与非正式、工作与非工作时间的全时活力社区。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
参考文献:
科学城,既要「科学」,也要「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