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年,博物馆好像还是“老学究”和搞学问的人才会去的地方,留下一种普通人和博物馆越来越疏远的印象。
但是,经过几年的蜕变,如今的“文博圈”可谓“风生水起”。
就拿现在最“网红”的故宫来说。不久前,故宫博物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的年接待观众量首次突破了1700万人次,3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了4成。
究其原因,应该是这两年的各大博物馆都越来越“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吧。
2016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开了一个好头。那时候,观众毫无距离地看到那些拥有匠人精神的师傅们的可爱。许多人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博物馆和它背后的人是很鲜活的存在。
央视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已经出了两季,请了不少有流量的明星讲述各省博物馆与国宝的故事。很多普通人奔着自己想看的明星而来,却意外地被不会说话的博物馆圈了粉。
所以,究竟是什么吸引普通人喜欢走进博物馆了?
博物馆“年轻化”尝试,带来吸引力!
故宫博物院积极拥抱互联网主动“卖萌”,不断推陈出新跨界开发文创产品,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已然成为一段佳话。与此同时,更多博物馆也在尝试不同的“年轻化”创新之路。
60秒带你领略济宁新地标——济宁市博物馆
2015年,复旦设计院和瑞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马里奥·博塔联手,开始为济宁市博物馆共创“新”面孔。2019年9月29日,济宁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鸟瞰实景照片
设计的初心“让历史与现代相互映衬”。济宁市博物馆新馆整体与城市相融合,主体建筑外表面采用干挂陶板,形体舒展,设计理念简洁明快,既体现济宁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展现了通透和现代感气息。
白天实景照片
博物馆主入口、螺旋坡道、露台、天顶椎体窗等特殊空间的处理,结合平面构成关系,大小配合、高低错落,形成丰富的公众视觉效果,更为庄重的建筑群带来活泼的因素。
主入口实景照片
博物馆每一层的展厅都有丰富且珍贵的文物,是对历史的崇敬,,而博物馆建筑则更加现代,将历史与现代互相映衬,让人印象深刻,整个博物馆成为一件时尚感十足的艺术作品,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展厅实景照片
让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上世纪80年代,“新博物馆学运动”兴起,核心是博物馆不应该只把文物当作中心,而应塑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展览环境,更加注重参观者的感受,为人们提供一个文化休闲的场所,获得知识、享受优雅,体验静谧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在浓厚的文化气氛和舒适的空间中,调整一下工作状态、缓解一下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放松一下紧绷的心弦,这将成为现代博物馆的时代主题之一。
湖畔实景照片
夜晚实景照片
济宁市博物馆新馆在“人本”思想上也是独具匠心。室内空间设计理念力求空间流动性,公共中庭空间与其它功能空间的有机渗透,追求变化而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通过室内外灰空间及中庭的设计把阳光充分引入室内,把人引到自然,沐浴在阳光的空间里。
中庭实景照片
尤其是室内设计的环形缓坡道参观廊道,把人流自然地引入到上层。两个中庭互相渗透呼应,并设有夹层,充分利用空间,收到很好的丰富室内空间的效果。公众行走或停留在其间,可以充分体验合理空间布局所带来的舒适感。
连廊实景照片
夹层实景照片
结语
一座座博物馆的“精髓”穿越时空的阻隔,在一代一代“匠人”手中传递,推动着人类通过文化的标识与历史对话。希望让这个时代更多人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图片来源: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图虫网 视频: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