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城市话题|用城市公共艺术,打造一座“有故事”的城

发表时间:2022-10-26

  //  

近日,“梦游天地”城市公共艺术季开幕,上海市民们纷纷前去观赏游览,感受新潮有趣的艺术文化生活。承载该艺术季的公共空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公共艺术在文物保护建筑、海派里弄、公共绿地和商业空间等多层级空间中巧妙穿插,不经意的驻足让市民们在体验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领略到城市的文化和精神。


微信图片_20221026092907.jpg


在流动的空间中邂逅艺术


在“梦游天地”城市公共艺术季中,丰富的艺术内容被引入公共空间。例如,公共艺术作品《很久以前》,彩色亚克力嵌板雕刻着山水、龙凤等古老纹样,与官式妈祖庙“天后宫”相映成趣,犹如与古老历史的对话。又如沉浸式数字交互作品《HELLO WAVE_拟态场域OFFLINE》,运用图像生成算法模拟苏州河同色系水波视觉,营造出与现实苏州河同步的梦幻光效。再如感知现象实验作品《慢镜头》,其置身海派风格石库门建筑群“慎余里”中,融合现实与虚拟,呈现出的多元化、多维度的艺术场景。


微信图片_20221026092911.jpg
微信图片_20221026092913.jpg


公共艺术泛指置于开放空间的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强调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也涵盖一些流动性的、动态性的、互动性的艺术展示。


公共艺术有三个基本要素:公共性、艺术性、在地性。公共性是通过人的参与和行动,形成彼此相互联系、共存的形态。艺术性,指的是公共艺术最终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在艺术表现方面力求完美,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地性,就是具有本土的历史或文化特征。三者有机统一,紧密相连。


微信图片_20221026092917.jpg


城市公共艺术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如雅典帕特农神庙,作为当时的公共艺术作品起到象征宗教信仰的作用。至20世纪,国外的城市公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如街头壁画和涂鸦等。我国20世纪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引入城市公共艺术相关概念,80年代初期主要表现形式为写实类雕塑,例如深圳的拓荒牛雕像。从90年代至今,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已经呈现出装饰性、主题性、试验性等特点,不仅展现了城市的风俗人情和地理历史,还推动着城市精神文明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026092919.png


富有城市内涵的“点睛”之笔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越来越起着彰显精神文化、凝聚城市特色和维系都市空间的作用。城市公共艺术占据人们视觉与心理的焦点,帮助人们感知到城市独特的品格,具有特殊的“点睛”作用。


第一,公共艺术起到了凝练城市文化的作用。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中最具感性外观的部分。作为城市内涵的象征与符号,使得空间饱满而富有韵味,体现的正是城市文化的内核。上海多伦路总体公共艺术设计就是典型,漫步多伦路,历史名人的雕塑遍布其中,仿佛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微信图片_20221026092923.png


第二,公共艺术彰显了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包含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感受,外在的形式即城市景观,如城市公共艺术就是城市区别于他者的重要方式。公共艺术在一个整体有序的空间序列中往往是最具表情的一部分,是对空间形象的概括和提炼。


第三,公共艺术通过艺术化手段展现了公众需求。市民们期望的城市空间,是能时常遇见美、感受美的空间。而城市公共艺术通常是市民们获得审美体验的首选。一方面,在展示过程中,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建立互动、对话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是照搬博物馆中的艺术作品,而是探索公众需求、城市话题的艺术表达方式。


微信图片_20221026092926.jpg


从两个维度讲好城市故事


城市公共艺术现已越来越成为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创新亮点。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需要以城市文化为前提,以具体的物理空间为基础,融合美术、艺术、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审美韵味、文化品位,通过艺术介入生活更好地服务于市民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在内容方面,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可以更贴近公众生活,讲好城市故事,深度挖掘实物资料、历史资料,体现城市人文关怀。在形式方面,城市公共艺术规划需整体考虑选点布局,层次化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和公共艺术特色,并建立公共艺术作品高度、密度的设计边界,提高空间利用率。


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城市空间内涵与品质的深层次诉求日益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其中城市公共艺术的把握无疑是城市空间优化、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城市公共艺术将越来越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展现出城市的独特个性与魅力。


微信图片_20221026092930.jpg



参考文献:

“梦游天地”城市公共艺术季,解锁苏州河畔新地标
试析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规划方法的体系性与独特性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探究——基于城市文化视角
走进新时代的城市公共艺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
技术支持:缘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