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空间视野|重庆山城巷的微更新

发表时间:2022-01-25


引言


 

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传统风貌区、市井老街区留下了城市的记忆和历史的故事。城市建设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活化·传承”成为话题。重庆的山城巷给出了答案:破旧的建筑重焕生机、脏乱的环境愈发干净、原生的居民日日流连。


1.jpg

山城巷的历史


山城巷亦称“山城步道”,是重庆唯一一条以“山城”命名的街巷。它依山而筑,临崖而上,从渝中区下半城的南纪门开始,一段又一段的石板阶梯,顺着山势延伸到上半城的领事巷,石阶外则是滚滚长江。
2.jpg

3.jpg

1900年,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立杆点灯,为路人照明,远远望去整片山坡就像夜空里的繁星点点,由此得名“天灯巷”、“天灯街”。1900年至新中国成立期间,这里建起一幢幢外国领事馆,四合院、吊脚楼也拔地而起。新中国成立后,这片区域修建了许多学校和居民住宅,是重庆现存不多的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原生居民建筑聚集地。


山城巷的建筑

 

法国仁爱堂旧址


仁爱堂由法国技术人员绘图设计,于1902年建成,占地12.25亩,融合了传统中式和西方建筑风格,由教堂、神父楼、修女楼、钟楼、医院、教会学校和附属建筑组成。其中,仁爱堂医院是重庆第一所西医院,建筑面积1375平方米,抗战时期曾设立“难童救济及教养第十所”,为空袭受灾难的儿童提供救济。2009年,仁爱堂被评为“影响重庆的十大景点老建筑”之一。


4.jpg


厚庐


厚庐始建于1930年,是川军将领兰文斌的宅邸,属于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门楣刊刻着“厚庐”。该建筑共三层,砖石结构,石门框,八字形朝门,弧形窗楣,条石屋基。从正面看,开间不大,进深十分了得,小楼后面还有一个小院落。


5.jpg



吊脚楼


这里的吊脚楼,除了底部架空被支撑起来,其余结构形式与传统巴渝民居一致,有木柱、木梁、坡屋顶,衔接部分也使用榫卯加固。不同的是,山城巷临崖而建,这里的吊脚楼有一种危悬高崖之感。


7.jpg

山城巷的微更新


山城巷是重庆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缩影,具有典型的山城空间和传统巴渝风貌,当时间的车轮碾过,这条街巷终究要面对衰败的命运。2018年,渝中区决定以“微更新”的方式改造山城巷,重点打造“最美步道”、“临崖体验”、“大美江景”、“老街文化”四大亮点,同时街巷内还要布局精品民宿酒店、创意书店、山城美食等。

8.jpg

9.jpg

“多留少动”是微更新的原则之一,比如吊脚楼的修缮和保护,所需物料都从其他老屋拆取而来,熟悉的建筑形态和古色古香的木质材料,更容易勾起每个人的记忆。


2020年5月15日,山城巷启动“寻找城市微更新者”活动,邀请10位新锐设计师对山城巷10处建筑或景观进行改造,同时寻找10个不同类型的创意与生活方式品牌(包含文创产品、手作艺术、服装、美食等领域),使得山城巷的微更新拓展出更多可能性。

山城巷的重生


2021年春节,山城巷重新亮相,有老重庆的味道,也有新重庆的气息。长长的石阶旁,挂满了灯笼,夜晚时分灯火通明。一家家商铺文艺十足,其中不乏原住民开设的小卖铺、小吃店和火锅馆。一栋栋建筑依然保持原貌,曾经陡峭的道路也被铺平,条条小巷相通,每一条路都通向主街道。

10.jpg

11.jpg
改造对比图:上图改造前,下图改造后

“我们在改造过程中特别注意历史文脉的传承,不仅完整保留了整个街区的风貌,也留下了一些老住户,由他们来讲述山城巷的故事,才是最合适的。”山城巷改造运营项目负责人黄衡表示,“把山城巷一些居住空间和废弃空间腾出来发展商业,可以让山城巷更加符合当下的时代需求,也能让山城巷真正‘活’起来。”

12.jpg

13.jpg

相比磁器口的人声鼎沸、洪崖洞的摩肩接踵、李子坝轻轨站的激情热烈,山城巷要安静得多。这份少有的低调和矜持,为它赢得了更多的褒奖和赞叹,而这也印证山城巷的微更新是成功的。

14.jpg


文中大
部分配图为作者提供,少部分配图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
技术支持:缘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