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R/e/s/e/a/r/c/h

信息技术支撑智慧广州空间规划

发表时间:2020-08-03


内容提要:


新时代的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将是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或智慧型“生态规划”,致力于绿色发展和美好生活,建设“智慧国土”和“美丽中国”。


通过信息技术支撑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和实施,促进空间结构优化,落实用途管制要求,形成上下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治理体系,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


毛海亚   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高级工程师

胡   海   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高级工程师

何正国   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钟家晖   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级),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通讯作者)



正文


01

引言


2018 年3 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职责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空间规划体系是以空间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为核心,以空间资源(土地、海洋、生态等)保护、空间要素统筹、空间结构优化、空间效率提升、空间权利公平等为突破口,探索“多规”融合模式下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机制。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旨在厘清各层级政府的空间管理事权,打破部门之间的藩篱,整合各部门的空间责权,将原本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实施、评估等环节融合起来,建立良性闭环,实现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实施各阶段的动态监督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督,确保空间规划可决策、可落地、可考核,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监管、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跨区域重大设施统筹和规划管理制度建设。


摄图网_401695632_banner_科技城市(非企业商用).jpg


面对如此巨大而复杂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重构,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指出:新时代的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将是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或智慧型“生态规划”,致力于绿色发展和美好生活,建设“智慧国土”和“美丽中国”。


这为从事规划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个人,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和方向。


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成立于1987 年,是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属正处级公益类事业单位,同时加挂“广州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牌子,是全市地理信息的归口管理单位和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具体实施和运维保障单位,也是中国城市规划行业首个面向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的信息技术基地。


摄图网_500196903_banner_广州夜景(非企业商用).jpg


多年来,中心致力于信息技术支撑智慧空间规划的研究与应用,引领着信息化带动空间规划智能化的示范。


面对新形势,信息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对空间规划改革创新的要求和试点指导意见,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以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完善国土空间大数据体系,从编制、报批、实施、监督等多个重要环节推进业务创新,一方面力求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评估、监督考核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传统城乡规划领域规划信息中心的发展探索适应路径。



02

信息技术支撑空间规划编制


2.1、空间规划编制“一张蓝图”


空间规划编制的“一张蓝图”,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形成一张图(图1)。


0 (1).png

图1  空间规划编制“一张蓝图”


“一张蓝图”解决了现有各类部门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并且细化到每一地块,明确性质、边界、开发条件并严格依法管控,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有序推进开发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张蓝图”编制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保障农业空间提质增效、促进城镇空间紧凑集约。



2.2、空间规划智慧编制


适应空间规划智慧编制需求,依托“一张蓝图”监测评估系统,实现了空间规划编制底版和编制成果的标准化、规划差异图斑冲突检测智能化、“三线”划分和“双评价”自动化、规划编制成果管理集成化、公众参与的广泛化和多元化。


 (1)

规划编制底版和编制成果标准化


依托信息系统,统一下发空间规划编制底版,遵循统一的编制标准和坐标系统,统一收集编制成果,实现编制底版和编制成果标准化,极大地加快了空间规划编制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的速度,确保新编的空间规划能够与已有的空间规划相衔接,减少编制过程中产生的差异,也利于编制成果快速建库。


(2)

规划差异图斑冲突检测智能化


在空间规划编制前期,通过信息系统,对现有规划进行“多规”差异分析,配置冲突规则,一键检测分析“多规”之间的冲突,形成冲突图斑工作底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以开展规划矛盾协调工作。


摄图网_400217068_banner_城市生活场景(非企业商用).jpg


(3)

“三线”划分和“双评价”自动化


空间规划量化分析指标包括地形地势、交通干线影响、区位优势、人口聚集度、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影响、可利用土地资源等10 项,基于上述空间规划量化分析指标,构建智能化的量化分析工具,该工具可以辅助划定三类空间,并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4)

规划编制成果管理集成化


在统一编制标准、统一坐标系统的基础上,将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资料、数字化现状图阶段成果、空间规划编制阶段成果等入库,纳入信息系统,集中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目前已经完成了231 类空间规划相关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


(5)

公众参与的广泛化和多元化


依托广州市规划和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公众参与模块,运用互联网传播手段,让公众参与空间规划编制的文本解读、意见反馈,不但在空间规划编制阶段充分听取所有相关利益人的意见,还将此过程深入到空间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全过程,解决群众“房前屋后、身边小事”,着力营造“广州的规划,大家共同缔造”的新空间规划理念。



03

信息技术支撑空间规划报批


3.1  空间规划报批


对于地方而言,空间规划的报批包括总体规划的逐级报批以及控制性规划的审查。空间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审查报告、批复文件。审批通过后的空间规划成果将向社会公布并入库。


  3.2  空间规划智慧报批


适应空间规划智慧报批需求,依托“一张蓝图”监测评估系统,实现规划成果质量检查、规划成果辅助审查智能化,并依据国家、省、市的不同基准和标准,建立标准模板库,配置转换规则。


(1)

规划成果质量检查


智能检查规划成果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空间拓扑关系,并自动生成质检报告。


(2)

规划成果辅助审查


以审查要点为引导,智能审查规划成果资料的形式和规划内容的符合性,并自动生成审查报告,为规划修改和规划报批提供参考依据。


摄图网_400118940_banner_信息化城市(非企业商用).jpg


其中,形式审查包括完整性、图文一致性、表达规范性、空间一致性审查;规划符合性审查即是对是否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的核查,包括空间管控符合性审查和空间位置符合性审查。


(3)

省部级标准自适应


通过人机交互配置标准模板和转换规则,实现国家、省、市不同基准和标准的切换与更新,减少坐标转换、数据格式转换等工作量,实现空间规划等成果的上报与审批。



04

信息技术支撑空间规划实施


 4.1  空间规划实施


空间规划的实施,与计划、国土、建设、市政园林、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水利、交通等部门的多方面工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经由控制性规划、规划条件、规划方案、建设项目设计方案、项目策划生成等规划实施的法定行政程序,实现空间规划落地。

 

 4.2  空间规划智慧实施

 

适应空间规划智慧实施需求,依托“一张蓝图”监测评估系统,实现了控规审查、规划条件审查、规划方案审查、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市政交通项目审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审查、项目策划生成“人审变机审”等一系列的智能化审查。


(1)

实现控规审查“人审变机审”


重点研究控规编制底板标准化,控规编制、格式审查及成果转化智能化,以及规划条件自动生成等工作,贯穿整个控规编制流程。


实现基础底版数据标准生成发放,实现控规成果标准辅助设计功能、控规上网文件一键转换功能、控规成果格式一键审查功能、规划条件一键自动生成功能等技术审查功能的智能化,实现控规智能化审查。


(2)

实现项目策划“人审变机审”


依托系统开展合规性审查,实现项目策划阶段“三区”检测、“四线”检测、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检测、永久基本农田检测、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检测、期末地类检测,并一键生成合规性审查报告,实现“人审变机审”。


摄图网_400129173_banner_城市互联(非企业商用).jpg


(3)

实现规划方案“人审变机审”


实现规划条件表单化、标准化、结构化,将城市设计的高度、公共空间、通廊等要求纳入控规刚性指标,一键自动生成规划条件。


通过带图审批、预录红线、空间检测,将规划条件中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四项刚性指标与电子报批软件推送进来的设计方案自动比对,生成审查报告,实现规划方案的智能化审查。


(4)

实现建筑设计方案“人审变机审”


开发一套计算机智能化审查工具,包括设计端自检工具、窗口自检、收件格式审查和图数入库的工具、审批端的智能审查工具、审批过程智能管控工具、配套实施告知承诺制,编制相应的配套标准和办事指南,包括《建设工程规划电子报批数据标准》《广州市建筑工程规划智能报批技术指引》《建筑工程规划智能审查服务办事指南》,区分项目类型管理,明确智能审批适用的项目类型,将刚性指标和空间管控内容交给“机器”,实现快速审批,进一步压缩技术审查的环节和时间,从原来的4 个环节缩减为3 个环节,从原来的9 个工作日缩减为4 个工作日,提升审批质量和审批效率。


05

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监督实施信息系统


“一张图”监测评估系统将原本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实施、评估等环节有效地融合,各环节与监测评估实时动态互动,建立良性闭环,实现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实施各阶段的动态监督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督,确保空间规划可决策、可落地、可考核,确保空间规划的实施与规划一致,实现智慧空间规划(图2)。


0 (2).png

图2  空间规划监测评估目标示意图


目前,广州“一张图”监测评估系统已实现空间规划指标管理、模型计算和体检评估。


(1)

指标管理


依托空间规划业务审批系统,采集空间规划相关的指标数据,构建可视化指标管理与配置、指标模型配置与动态计算、指标更新维护与动态调整等一系列智能化指标管理功能,为下一步模型计算创造指标基础。


(2)

模型计算


以数据资源和空间规划指标为基础,构建包括数据接入、空间分析、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模拟推演等单一模型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模型、碳排放减污模型等指标的组合模型算法,配置指标计算模型,计算并输出结果,与监测指标的目标值进行比对, 实现评估、预警,监控规划编制、报批、实施各阶段。


(3)

体检评估


基于模型计算,根据规划体检评估需求,定制体检评估报告模板。体检评估报告由系统自动填充评价结果并自动生成(图3)。


0.png

图3  体检评估报告示例


空间规划体检评估报告包含单个规划指标,相应的图、表、指标计算模型及其结果说明。此外,也可按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生成规划体检和评估对比分析报告,实现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实施各阶段的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督。



06

结语与展望


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信息技术主流的社会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支撑智慧空间规划的“旅程”才刚刚起步,其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空间规划推荐的指标包含从大数据获取的,那么应如何确保大数据的可持续获取?


摄图网_501217863_banner_洛阳市规划展示馆(非企业商用).jpg


再如空间规划的编制、报批、实施涉及多部门的空间责权,那么应如何推进部门信息的共建共享,以实现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实施、评估的深度融合,以及空间规划的实时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督?


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落实新的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完善“一张蓝图”监测评估系统,促进空间结构优化,落实用途管制要求,形成上下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治理体系,以此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美丽新广州。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
技术支持:缘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