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焕发老旧建筑的生机与活力

发表时间:2021-12-22

对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基本丧失使用功能的老旧建筑进行修复改造,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旧建筑改造可以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遗产,节约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和延续了历史。


我们身边存在着大量的老旧建筑,它们建成的时间也许还不算长,有的还在艰难地运转,有的被使用单位搁置无所适从,“生命”仍在而“功能”已旧。所以,在已有环境下,通过对历史、现状、需求的分析,选取合适的方式对老旧建筑进行适应性再生,使其融入新环境、适应新需求、跟上新时代。


63.jpg

上海唐山路



近年来,城市经济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也不断推进,城市的飞速发展映衬出城中村的落后与脱节,因此城市的旧城改造不仅可以保留老旧建筑的历史风貌,也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有更多的保障。


一些老旧住宅小区虽然已不适应如今的居住标准,但其结构大都完好,是居民生活住宅的补充;经济条件、生活条件等因素决定一部分人仍需长期居住于此。


64.jpg

上海霍山公园


同时,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要让建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融入历史感,让城市人文景象独具特色,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这些建筑有更深厚的情感。




改造废弃工业建筑


最近,一项12,600平方米的“创意工厂”改造工程已在中国东南部的深圳完成。


65.jpg

创意工厂改造前



66.JPG
意工厂改造后


该建筑在屋顶上进行了独特的景观设计,这片屋顶容纳一系列“房间”,房间由活的竹子“墙”围起来,提供座位区、健身房、蹦床、秋千、茶馆、餐厅、舞池等活动区域。竹子创造了一个凉爽的阴凉空间,也在钢筋水泥的的城市环境中体现出生态发展的理念。


这个老旧废弃工厂的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改造过程中可以利用好现代新技术与新工艺,将绿色建筑理念引入到景观设计中,让老旧建筑物展现新的风貌。


修缮老旧校园建筑


在改造设计中,对陈旧设施的校园建筑进行改造也十分重要。改造过程中需要对校园区现有条件进行考量并优化设计,同时完善校园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让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得到保障。


67.jpg
海贸易学校

上海贸易学校2号楼建设于1994年,近年来传统的教室布局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故在改造过程中极大凸显了配套服务设施的使用价值。


该楼设置了多种功能,包括西点考试区、学生实训区(面包、蛋糕、甜品、咖啡、西餐、茶艺)、展览区、物联网体验区、教师办公区、世训大赛用房、微电影实训室等。


培训比赛区突出冷静的秩序感,强调教学环节的严谨精神;文化体验区体现丰富的人文景象,强调对文化的传承。这些公共区域配套设施通过对话,为不同使用人群创造了丰富的交流空间,更加匹配现代教学服务需求。


更新老旧历史博物馆



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在尊重城市建筑历史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也要为城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城市充满更多的活力。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品牌代表,在实际规划设计时要重视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特征得以保留,同时也可以利用先进的设计手段将现代元素与历史元素相融合,让建筑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厚。

68.JPG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筑群(原跑马总会大楼)由东楼 、钟楼 、西楼 、开放式内庭及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 23000 平方米,展陈面积 9800 平方米,东楼以基本陈列为主,西楼具备临时展厅及多种服务功能。


69.jpg

博物馆部分厅堂


鉴于老建筑的特殊性,在改造中牺牲了二楼大通廊、红厅、白厅等部分展陈面积,将建筑内精美装饰展露出来,如雕花玻璃门、凿井天花、梁雕等,保留历史空间格局,复原建筑本身面貌。


在还原历史场景时,要扬长避短,利用原建筑本身特点,做到历史氛围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让观众沉浸到参观情境中。


改造过程中关注点


一、注重景观设计: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建筑环境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融合,使新的建筑物具有美感,为建筑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可以体现建筑艺术性的特点。景观设计对提升城市建筑的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二、改善配套设施:建筑设施需要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基础设施是否达到标准。在旧建筑原有设施基础上,更加周到地规划好此建筑的配套设施,对人们居住生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保留历史文化:文化的传承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得以延续的有效途径,而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碰撞产生的建筑是其显性表征。不同于全新的建筑,旧建筑的改造具有诸多的局限。但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能够保留历史记忆,同时又能跟进时代步伐。





参考资料:

关于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思考,黄祺

“旧建筑”在“新环境”下的适应性再生研究,邵佳

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展陈改造—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为例,张牡婷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
技术支持:缘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