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引入公共卫生新盟友,以人民健康为导向规划国土空间

发表时间:2022-03-25

30.jpg


作者:相欣奕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讲师,注册规划师


人民健康是国家和地方最宝贵的财富。2020 年以来, 疫情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交织,保护人民的安全与健康成为重中之重。从何处着手开展工作?城乡与国土空间规划堪称极佳抓手。


规划对人民健康影响深远。一方面,规划影响着人们如何获得和使用资源、如何利用土地,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空间设计,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还影响着基础设施投资。上述种种都对人民健康水平产生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诸如交通不便,公共空间品质欠缺, 建成区宜步行性不足等,皆因规划不力导致,限制了人们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空间。把人民健康纳入不同层级规划考虑,可防患于未然,即所谓的“治未病”。


然而,当我们回溯现代城市规划的发端,不难发现它与公共卫生的紧密关联,两者拥有共同价值观,且追求共同的目标:提升人民的健康、福祉和健康公平性。今时今日,把“人民健康”确立为国家和地方的规划愿景, 让公共卫生再次与规划结盟,经由双方通力合作,制订以人民健康为导向的城乡与国土空间规划,可待达成促进健康、防范疾病和造福人民之多重目标。


当然,规划与公共卫生是各自发展的两个独立领域, 各有一套术语和方法。即便诸多交集,融合却非易事。此外,城乡和国土空间规划涵盖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活动, 涉及广泛的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不同区域的健康规划重点也将有所不同。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以规划支持人民健康的解决方案。因此,不同城市和地区要明确自己的起点,在规划的所有阶段都纳入健康这一因素作为考量。


即便无普适性解决方案可供使用,以下重要原则也可提供指引。原则之一,塑造具有充分紧凑性和连通性的地方——活力、流动性和日常活动是核心;原则之二, 营建更具社会包容性的城市环境——人民参与、满足不同需求和促进互动是核心;原则之三,应设计资源依赖性不高且更具韧性的人类住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创新技术和推广良好实践是核心。 


以人民健康为导向规划国土空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各有侧重。人类住区尺度不同,资源关系各异,且变化持续不断,单纯凭借常规城市规划和设计手段应对健康风险和挑战并非易事。


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土空间相关政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选择健康行为的能力。2020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就“完善城市化战略”做出了如下部署:“关键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2020 年城市体检工作任务安排、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这一国家战略、国家公园的设立, 凡此种种,都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以人民安全与健康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


就地方层面而言,以“人民健康”为导向是明智选择。以下不同角度的切入点供参考,按规划的空间要素划分, 公共空间、交通廊道、蓝绿空间、公共服务和便利设施等, 皆可作为着眼于提升人民健康的规划对象和空间依托;按规划目标划分,增加日常体育锻炼活动、改善空气质量、增加食品安全和健康营养、在城市层面破解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发趋势、增进当地的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等,皆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健康目标之列;按原则划分,降低道路风险原则、社会和环境公正原则、全生命历程友好原则,都可补充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则中;按部门划分,住房、地方经济与产业、交通运输、供水, 以及食物体系等,皆与人民健康为导向的规划密不可分。但各个地方情况不同,因地制宜确定规划的切入点,是把健康规划落到实处发力的关键。


规划是改善人民健康的灵丹妙药吗?显然不完全是。即便规划一己之力不能解决全部健康问题,也无疑是重要手段。本文抛砖引玉,以期呼吁公共卫生与规划部门的合作,广泛借鉴优秀案例,基于实际,探索以人民健康为导向的人居环境规划路径。




本文首发于《城乡规划》杂志微信公众号




-END-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
技术支持:缘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