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露营 | 篝火与山风 帐篷支起的“诗与远方”

发表时间:2022-06-15

微信图片_20220615120526.jpg


——“你为什么喜欢露营?”

——“蓝知更鸟用背驮来了天,我在白睡莲的清香里,闻不到妥协的味道。”



图片


山野、绿林、溪水,篝火、帐篷、星空。隐于山水间,静坐光阴深处,摒弃生活的琐琐碎碎,于自然中,于旷野处,静听风,枕月眠,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享受静谧,享受浪漫,享受随性的快乐,如梭罗所言“蓝知更鸟用背驮来了天,我在白睡莲的清香里,闻不到妥协的味道”。


长安居,大不易。在无法远行的日子里,支起帐篷成就了露营者心中的诗与远方。


微信图片_20220615120541.jpg



把生活搬到户外


“在遥远的日本山梨县,5名发色各异的少女,带着兔耳朵的柴犬,在衬着冠雪富士山的广袤原野奔跑,在俯视着村落灯海的山间笑闹,在星辰辉映的山野中燃起篝火,煮着热气腾腾的火锅。”


日本动漫《摇曳露营》里闲适悠然、美好纯粹的画面让人不由得心生向往!沉浸式的露营内容,传递了露营的美好体验。知乎上甚至有人问“中国有如日本热门动漫《摇曳露营》那样,收费、安全、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良的露营地点吗?”


露营,乌托邦式理想状态,是浪漫更是自由。


微信图片_20220615120545.jpg


不仅是露营系列动漫的热播,都市生活的压力、疫情的推动、自媒体内容的催熟、营地建设的成熟、露营设施的完善等等,众多因素叠加使得助推休闲露营成为全民化的现象。


携程发布《2022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显示,端午假期首日,全国非省内的露营出行订单占比8%,与五一基本持平,较清明上涨6%。


图片


随着野外露营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人们对于露营生活的不同追求,催生了各种各样的野外露营方式,两种露营流派也在慢慢地形成——Camping和Glamping。


Camping,即露营,在营地搭个帐篷,这种露营方式通常条件较为艰苦,需要露营者有一定的“荒野求生”技能。


微信图片_20220615120553.jpg


烧烤架上肉香四溢,帐篷内生活用品应有尽有,露营者们一边喝着手冲咖啡,一边沐浴在星空下…… “Glamping”,又称“精致露营”、“野奢露营”,在追求美观度的同时,更讲究舒适的体验,除了帐篷、天幕这些基础装备以外,露营者需要准备移动洗澡堂、折叠马桶、防潮垫,还有地毯、桌布以及各种装饰品等等。


无论是哪种露营流派,藏于自然山水间的露营地,是每个露营者心之神往的“乌托邦”。


微信图片_20220615120556.jpg



与自然和谐相处


“今天去露营,我带走了120%的垃圾。”


这是一条露营标语,透过这条标语我们也看到露营热背后无法回避的问题:林间河流随处可见的垃圾,帐篷撤走后被破坏得露出泥土的草地,在“严禁烟火”的公园里烧烤,难以清洁的油污、由此带来的火灾隐患……


但是这条标语也同时让人欣慰,显然大家意识到诸如以上问题的存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带走120%的垃圾。

微信图片_20220615120600.png


露营活动的魅力之一就是回归大自然,自然环境是露营地吸引露营者的一大主要因素,露营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首先,露营选址需以生态性、协调性、特色化、安全性、近远期结合为原则,结合营地特征、用地选择、资源禀赋、自然社会条件等进行露营地选址,综合考虑环境容量控制露营地规模,从而合理规划露营地的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对营位、道路、竖向、植被、建筑、配套设施、导览标识、智慧系统及活动项目进行详细设计。


其次,在营地建设时,规划设计要尊重自然,始于自然、回归自然、臻于自然要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点。营地建设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不能过度追求使用上的便利而大量建设人工设施,要与自然环境相配套;在选材上,应注意就地取材,选择可循环利用高效节能的材料;在坚持原生态的原则下,充分利用地内的现有林木资源,营造更加舒适的露营小环境,突出露营旅游的绿色生态性。


同时通过在露营地重要区域设置标语警示牌等方式引导游客有序露营。包括在露营过程中,减少对营地草皮破坏,尽量少的使用煤炭烧烤、减少明火的使用、节约用水;在露营结束后,尽可能的将产生的垃圾带走或者集中处理……将生态保护与旅游接待服务有机结合,并融合科普教育内容,使游客在休闲之余,潜移默化地接受生态旅游概念。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要“精致露营”,更要“无痕露营”,尊重自然方能享受自然。


图片



考文献:

《露营地的规划与管理》
《在野外寻找心中的乌托邦》
《风景名胜区中露营地的规划设计研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