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开门见“绿” 出行有“道”

发表时间:2021-09-24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457.jpg



早秋的清晨

在环湖绿道上

已有不少早起人们徜徉

在凉爽的晨风中

一览水光山色

熹微的阳光下

勾勒出“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


城市绿道

Greenway微信图片_20210924141742.jpg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739.jpg


绿道,是方便人们亲近自然的带状空间,由绿廊、慢行道、驿站和标识系统组成,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承担着城市重要职责。


无论是对现有空间进行改造,还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绿道正不断拓宽和延伸……



1.碧波荡漾,提升生态效益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745.jpg

项目名称:海南省白沙湿地公园绿道景观概念规划

项目地址: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湿地公园绿道仿若环水库的“项链”,为水库增添了灵动的色彩和魅力。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漫步在白沙湿地公园绿道,观云听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项目组负责人介说:“绿道既能综合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沿线自然和社会资源,也是提供沿线观光农业、配套服务、运动健身、农产品促销等经济发展的桥梁,大大提升了生态效益”。


规划以水为媒,形成“三环相扣,一带贯穿,多点拱卫”的环带相接、串点连景的绿道结构,为白沙湿地公园串起一条“绿色项链”。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748.jpg


三环相扣:包括近期滨河湿地绿道环线、中期环水库绿道小环和远期环水库绿道大环,近期侧重城市休闲和游憩功能,是镇区近郊湿地公园,中期注重生态休闲和文化休闲,远期启动环线重生态荒野体验和探险,开发程度逐渐降低,保护力度依次加大。


一带贯穿:以松涛水库水上轴线为核心轴,贯穿于三环之间,提供水上的体验。


多点拱卫:是指利用现有的环水库村庄点进行新农村改造和驿站建设,打造环上的特色各具的风景游憩节点。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754.jpg

绿道利用市政道路改建的洪水期绿道辅线


绿道选线根据沿线村庄的文化特色、植被特点、山水景观而划分为七大主题段,让游客感受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的同时助力乡村发展多元与平衡的产业经济,更让生态环境得以可持续发展。



2、交互连通 ,揉进城市肌理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757.jpg

项目名称:恩施中心城区清江(红江桥至大沙坝段)综合提升规划

项目地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清江绿道的线性轮廓将城市中分散的自然景观串联在了一起,连通了城市的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加速了多元空间的交互,增加了城市辨识度。


恩施市建设绿道的呼声已久,现状由于空间受限,切断了沿江而行的步行动线的连续性,无法构成了流动通道,阻碍了景观的可达性。


项目负责人说,绿道和景观组建是构架生态环境的主要硬件,两者互动,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映照才能共塑环境的完美与和谐。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800.jpg

清江绿道慢行系统布局(红线为滨江绿道)


近期建设主要以清江两岸绿道贯通为主,远期建设可依托清江两岸景区、施州古城、山地等规划建设及改造工程同步进行。最终形成“两带,九环、交互渗透”的城市慢行绿道系统网络。


清江滨河绿道的修建存在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空间受限,清江两侧现状步行道路比较狭窄,为绿道选线的连续性增加难度。另一方面,滨江周边市政道路无非机动车道,几座跨江大桥的现状台阶过多,跨江骑行需绕行,此外还存在着周边服务人群密度较大,较难管理等。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806.jpg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808.jpg

改建后的绿道示意图


规划给出了如下策略:步道起始点及两侧的绿化要尊重现状,进行增补设计,结合现有驿站及节点整体考虑配套服务是否完善,包括驿站、标识系统、自行车租赁点、路面、栏杆等。


此外,在现状允许的条件下,规划建议尽量利用现状园路通过更改铺装的方式进行连通,对于有难度的现状道路段,通过坡道、架桥、扩宽悬挑及绕行的方式使步道的动线保持连续。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811.jpg

结合亲水走廊步道连通效果图


项目团队创造了一条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绿道,利用植被和花草的装饰,整体提升了清江的形象。同时,新建的绿道将此前分散的空间有序整合,使人们出行更舒适便捷,重新激发了城市的活力。



3、幸福环道,提高生活品质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814.jpg

项目名称:泥城滨河文化公园改造工程

项目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


绿道修建后,一个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呈现在大家面前,是人们散步、慢跑、交流、聚会和休闲的绿色文化场所。


绿道倡导了健康的生活理念,是人们游憩观赏、运动健身、体验自然的载体,沿着蜿蜒的滨河步道散步,或骑行穿梭在鸟语花香的林间,或在专门区域健身与运动,低碳环保型的生活方式得以养成。


微信图片_20210924142207.jpg


位于上海临港的泥城滨河文化公园是附近居民经常光顾的场所,随着区域发展迭代,公园建设的部分设施老化,景观效果逐渐变差。

为重新激发自然生态的魅力,项目团队着重对公园的景观设置和慢行步道进行修建,改造后的泥城滨河文化公园焕然一新,专用颜色喷涂的地面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健身。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820.jpg

改造后公园以绿道(红线)串联各场景,形成不同的“空间属性”


规划结合公园内现有道路的各个出入口,综合考虑了功能性、休闲性和景观性,通过红色步道串联起了公园的各个场景,打造了一条“幸福环道”,沿着步道前行,新“公园九景”逐个向人们呈现,宪法主题广场、泥城文化广场等通过雕塑和信息长廊展现,在休憩的绿色空间中以更轻松友好的方式传递给来访者。


幸福环道让公园的视野更加开阔和具有看点,赋予了休闲空间新的属性,为人们创建了交往空间、记忆空间、温情空间、惊喜空间 ……


微信图片_20210924141823.jpg微信图片_20210924141826.jpg微信图片_20210924141829.jpg




改建后公园绿道实景图




此外,项目团队对现有绿化带内树木进行修剪、除杂,增加色叶树、造型树,丰富植物种类与层次,提升景观美感,构建了一个多彩、生态、互通、易达的绿色健身网络。



结语

绿道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城市规划的“思路”。城市建设者尊重场所精神,通过“整体设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景观、人文和生态融入其中,体现了自然生态风貌,创造出了宜人的绿色空间。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