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2-11-23
近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我国坚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文简称“双碳”目标),积极营造绿色低碳氛围,激励政府、企业、社会参与碳减排,引导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的生活方式,获得了各国的高度认可。
在全球碳排放进程中,城市扮演了重要角色。全球城市地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比例约为75%左右,我国城市地区占比约为80%左右。介于我国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城市的碳排放还会进一步增加,打造低碳城市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低碳城市的内涵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的持续流入,城市土地供应日渐稀缺,城市发展开始从增量时代迈入存量时代,急需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因此,低碳城市成为未来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选择之一。
打造低碳城市,需进行城市低碳转型,一般而言包含能源体系、产业体系、空间体系、治理体系四大领域的内容。例如,注重对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和研究,减少第二产业的占比,有效促进低能耗第三产业的开发使用与发展,以及对城市的环境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制度以及减排标准体系等等。
低碳城市面临的挑战
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为低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性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0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待扭转
过去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产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为代价。各级政府努力转变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多年的发展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扭转。
02
低碳技术发展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亟需先进的低碳技术作为支撑。低碳技术的发展是城市减少碳排放问题的关键路径,包括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等等。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目前面临着能源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较低等诸多问题,加上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甚至是沉默成本,低碳技术发展创新能力更为举步维艰。
03
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有待完善
我国城市存在生态空间不足的问题,由此导致城市空间格局满足不了低碳转型的要求。例如,森林、草原、湿地、海草等作为生物固碳措施,能够提升城市生态碳汇能力,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尚未发挥有效作用。随着城市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低碳城市视域下的城市规划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城市规划也亟需转变思路,更新低碳理念、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提高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01
城市空间布局方面
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要以打造低碳城市为出发点,明确城市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现状,合理设计和规划城市空间结构,使其与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相适应,减少城市土地资源浪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注重不同功能的城市空间规划的差异性,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
02
城市交通规划方面
根据城市交通现状,结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交通规划,合理配置道路等级与路网密度,满足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需求。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以低碳理念为引领构建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降低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鼓励自行车出行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综合利用。
03
城市绿色建筑方面
绿色建筑是在减少对能源、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提供环保、合理的空间布局,与自然相适应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低碳城市的重要载体,在材料选择及设计等方面较一般建筑更为讲究。例如,可采用对人和自然无影响的绿色材料,包括绿色涂料、生态混凝土等,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人们创造亲近自然的环境和体验等。
04
城市绿地规划方面
城市绿地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域特点,结合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等因素进行综合规划,营造低碳绿色、健康舒适的城市环境。以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和种类,完善绿地类型、布局以及功能,并突出地域特点,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休憩、社交等多样化需求。
发展低碳城市是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关乎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更新规划思路,引导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绿色材料使用,鼓励城市居民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内涵与路径
低碳城市视域下的城市规划研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